购物车中还暂时商品!
1
杨建文: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与分析

作者:文体网   时间:2019-12-23

1  

2020年中国经济需要重视的问题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不大,但下降趋向明显。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但总量矛盾开始突出。反周期政策不断推出,但内生性动能未能激活。中美经贸摩擦和政府调节政策构成主导经济基本面变化的主要外生变量,但前者的复杂程度超出预期,后者的托底效果则不及预期,两者叠加,致使市场预期和经济预期普遍低落。目前,“L型增长”成为社会层面(包括学界和商界)经济预测的主流意,即2020年将延续上年度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现在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我们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从理论上讲,我们的战略、政策、方针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有些甚至有可能是带有根本性的调整),但这个调整有个过程,前提是看清大局、理清思路、整体谋划。在这个过程中,惯性运行与应对措施同时并行,政策效应低下,制度成本很高。这个过程不宜拖得过长,尽管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有韧性,但韧性度会递减,长期的经济低迷有可能诱发很多潜在矛盾的显现化,很多原先不成问题的矛盾尖锐化。2022年党的二十大前应该能够完成这个全面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中国现代化战略大调整。2020年仍然处于这个过程之中,经济稳住了,才有变革的基础和可能;变革需要试,试验区或示范区进程必须加快;针对具体矛盾问题的应对措施难免出现政策碎片化现象,重心则应该聚焦于集成改革或一体化发展。  第二,近年来,已看清楚想明白并具体推进的战略性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全面开放。改革开放是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我国开放原先旨在促进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现在转为出口导向与进口带动并举,习总书记直接推动的进博会以及中央要求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绝不仅仅为了发展货物贸易或国际收支平衡,严格讲,“溢出效应”迄今还没有破题,2019年作了准备,打了基础,2020年应该有实质性的推进,进而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打破被动局面探索新路径。二是区域发展。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应该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目前作为国家战略政策聚焦的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海南,都位于东部地区。进一步具体分析,京津冀和海南短期难以建成,粤港澳的变数又太多,2020年支撑和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期望可能更多地寄予长三角地区。三是科技与产业的融合。科技创新是长远战略,短期重在通过科技-产业的融合促进现实发展,将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和产能基础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2020年,无论5G、区块链,还是科技金融(包括数字货币)、数字贸易,都将又进一步的实质性发展。   

 2 

2020预测:下行压力不减,政策力度不松,三大目标全面收官  从2020年的经济运行来看,我们预计今年以来所展现的一部分经济压力还将延续至明年。但与2019年明显的不同的是,明年是一系列中长期政策目标的“收官之年”,预计逆周期调节政策将以其作为更精准的“锚”,而基建将成为最为重要的抓手助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展望明年,经济压力仍然较大,逆周期调节政策仍将继续托底经济,中美经贸谈判的进程与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所引发的共振仍将持续。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从经济动能表现来看,若缺乏政策的预调和微调,2020年经济压力将集中在外需及投资层面,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持续放缓的外需、动能趋弱的投资、空间有限的货币政策。  

1.外需层面压力不减,全球贸易低景气短期难以扭转,经贸摩擦影响延续  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增长的同步放缓,根据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2019年的增速将下滑至3%,并将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也低于欧债危机时全球3.5%的增速。分析来看,经济下滑的原因主要是:贸易争端、中国需求下滑、汽车业产能收缩带来的冲击。而站在目前时点观察,全球工业生产端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并且制造业放缓正在向服务业传导扩散(下图)。展望2020年,我们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出台一定程度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予以应对,帮助托底经济,平缓其下行的斜率。但整体而言,政策空间相对有限,也一定程度会制约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经贸摩擦层面,IMF预计仅中美贸易关税的加征将拖累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加之欧美互征关税可能的冲击,2020年全球贸易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我们预计明年全球贸易量仍可能维持现阶段的疲软态势,全球贸易低景气的状况短期难以扭转。在2020年,我国的外向型部门所承受的压力仍难言减轻,也凸显了外需所将面对的挑战。  

2.投资层面动能趋弱,地产投资高增速难以为继,制造业投资短期内难有明显修复    

从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来看,地产“一枝独秀”,以两位数的高增速独力支撑了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往后看,尽管伴随着竣工周期的开启,地产投资韧性仍存,但随着土地购置费回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地产投资增速在未来两个季度的“下台阶”将不可避免(下图)。而另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的拐点则迟迟没有到来。尽管伴随库存的持续走低,明年可能将迎来新一轮库存周期的开启,但从制造业营业收入等前瞻指标观察,短期制造业投资增速还将继续“磨底”,明显回升的可能性较低,这也使得明年上半年由内生动力所驱动的投资增速不容乐观。 

 3.货币政策偏宽态势不改,但面临明年初CPI高企、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及利率下行空间偏窄的压力  从货币政策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处于偏宽态势。今年11月5日央行已调降了MLF5个基点,而明年仍有望迎来进一步的降准和降息(降MLF利率)。不过,一定程度上或面临CPI年初高企、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所带来的非标进一步缩紧、以及整体利率下降空间有限等三个方面制约。根据我们预测,主要受猪价及其他蛋白质替代类食品价格等所推动,明年一季度将迎来CPI通胀的高点。尽管从PPI、核心CPI等指标看,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宽松以应对通缩风险,但结构性因素所带来的CPI通胀压力也的的确确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影响政策的力度与节奏。另一方面,2020年为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预期仍将有数万亿的非标资产面临转标或到期赎回压力。今年以来,整个非标缩减规模略好于预期,但这也为明年的非标净融资增加了更大压力,这一部分的缩减也可能会进一步制约货币乘数,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此外,本轮宽松周期的利率下行幅度相对于历次周期也将更为有限,因此利率价格层面的明显放松可能并不会在本轮宽松周期中出现,这也将一定程度制约整体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效果。

上一篇:全球打印机市场实现增长
下一篇:报告 | 2019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